“漁米”大比拼信陽上演:65個優質“漁米”決出金獎、銀獎35個
專家認真對優質“漁米”進行品評。王發燕攝
漁米評比大賽同時舉行,秈米組和粳米組分區同步進行,分批蒸煮后進行口感評定,最終決出了秈米組金獎8個、銀獎12個,粳米組金獎5個、銀獎10個。
3月23日,一場別開生面的“漁米”大比拼在信陽上演,來自我省各地從事稻漁綜合種養的52家經營主體帶著65個優質“漁米”前來參加評比。經過感官評比、專業檢測評比等環節的激烈角逐,決出金獎、銀獎35個。
本次“漁米”比拼是河南(信陽)首屆優質“漁米”評比暨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博覽會活動的一場重頭戲,吸引了省內外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專家、經營者200余人參加。省農業農村廳水產局局長馬玉琴說:“本次活動是我省首次將全省稻漁綜合種養經營主體聚集起來,集中展示產業發展成果,對促進我省稻漁品牌打造、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持續健康規范發展很有意義。”
按照評比規則,參與評比的“漁米”在安全、品質方面除了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,還對農藥殘留、重金屬等關鍵指標進行專門鑒定。
參評的“漁米”樣品在現場蒸煮后,由專家和觀眾分別從氣味、外觀、適口性、滋味、冷飯質地5個方面進行打分。
所有參評的“漁米”在“顏值”、氣味、口感方面都不含糊。作為評委的河南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、河南省農科院研究員尹海慶說:“這些優質大米的差別不太大,要仔細品評才能分出高低。”
通過“考官”們的打分,最終商城縣大峰養殖合作社等5個經營主體種植的品種獲得粳米組金獎,河南昌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8個經營主體種植的品種獲得秈米組金獎。
淮濱縣聯眾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參評的三個稻米品種分獲金獎、銀獎和優秀獎。該合作社負責人闞現東說:“我們的大米為什么品質好?主要是因為采用了稻漁生態種養模式,不打農藥,不上化肥,生長周期長,不僅綠色健康,而且口感更香。”
如今,品質高、口感好的“漁米”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高度認可和歡迎,市場價格在每公斤20元左右,是普通大米的三四倍。
“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決定了生產過程中不用農藥、化肥,從而保障了米、水產品都有更好的品質。”尹海慶分析,隨著經濟的發展,人們對健康綠色高品質的農產品需求日益增加,“漁米”在市場上受到熱捧,自然身價比普通大米要高出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