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:汝州榮膺“中國詩歌之城”
汝州是歷代郡州治所。從公元606年的隋朝設立汝州以來,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。汝州境內旅游景點達到852個,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個,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,擁有風穴寺、九峰山等2個4A級景區,怪坡、中國汝瓷小鎮、丹陽湖景區、汝水灣景區、汝河沙灘公園等5個3A級景區。
授牌 郭營戰 攝
本報訊 嵩岳巍巍迎高朋,汝水湯湯慶盛事。3月17日,中國詩歌學會在汝州市舉辦“中國詩歌之城”授牌儀式,由此,汝州成為全國第六個、河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。
授牌儀式上,中國詩歌學會駐會副會長劉向東宣讀了中國詩歌學會授予汝州市為“中國詩歌之城”的文件;中國詩歌學會黨支部書記、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山授牌,汝州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、副市長趙戰營代表汝州接牌。
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黃亞洲在致辭中表示:“今天我們在一起見證了‘中國詩歌之城’這么一個響亮的稱號落戶汝州,我也感到非常的光榮,我相信汝州的各級政府會一棒一棒地傳下去,我相信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、中國的詩歌,能在汝州的大地上永續流傳,讓汝州的精神文明建設掀起新的高潮。”
“中國詩歌之城”授牌儀式暨文學名家詩記汝州活動為期兩天,來自中國作家協會、中國散文學會、中國詩歌學會、中國文聯《中國文藝家》雜志、中國視協影視合作促進委員會、浙江《文學港》雜志、《上海詩人》《詩歌月刊》《詩林》、河南大學、河南省作家協會、河南省詩歌學會、《莽原》雜志、河南省網絡文學學會、平頂山市作家協會的領導和著名詩人,汝州市委、市政府領導,汝州作家和詩人參加了活動。
據悉,中國詩歌學會是經中宣部批準成立、由中國作家協會主管的全國性國家一級社團,“中國詩歌之城”是由中國詩詞學會授予,為詩歌的繁榮發展做出貢獻、在詩歌寫作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城市的稱號,是對當地詩歌發展的充分肯定。
2021年,汝州市申報創建“中國詩歌之城”,中國詩歌學會中國詩歌之城評審委員會辦公室對創建材料進行評估,并到汝州實地勘察、驗收、評審。評審委員會認為,汝州詩歌歷史厚重、悠久、文脈遞進清晰、傳承完整,涌現出一批優秀詩歌作品和眾多優秀詩人,對我國的詩歌傳承、創新、普及和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。
回顧汝州詩歌歷史,可追溯到先秦時期,以汝州為中心的北汝河流域是中華詩歌發祥地的組成部分,《詩經·國風·周南》就收入一首民歌《汝墳》。汝州豐厚的歷史文化滋潤,使得汝州文人雅士輩出,唐朝詩人劉希夷的“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《代悲白頭翁(一作白頭吟)》”家喻戶曉。唐代詩圣杜甫、詩仙李白,還有許棠、李頻、鄭谷、薛能、羅隱等唐朝一眾詩人,都曾以汝州為題賦詩作詞。
宋詩“開山祖師”梅堯臣在行走汝州的過程中,寫下了《汝州》《汝州等慈寺閣望嵩岳》等諸多詩篇。蘇軾曾3次到汝州,他的《溫泉七記》記錄了汝州溫泉的盛況。元明清等朝代,都有詩人詠誦汝州,僅乾隆皇帝就為汝瓷賦詩10余首。
賀敬之、雷抒雁等著名詩人先后到汝州采風,留下歌詠汝州的作品?;钴S在中國詩壇的汝州詩人以弘揚祖國詩歌文化為己任,從不同維度進行詩歌創作,在國內外詩歌刊物及媒體上發表詩歌作品1200多首,被詩歌界稱為“汝州現象”。
3月18日,來自上述單位和機構的名人名家前往中國汝瓷小鎮、張公巷汝窯遺址、千年古剎風穴寺、怪坡等地,進行采風與詩詞創作。(張鴻飛 李曉偉 郭營戰)